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现代人三焦不通的情况愈发常见,多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。长期久坐少动,气血运行迟缓,三焦气机不畅;饮食不节,嗜食肥甘厚味、生冷辛辣,导致痰湿内生,阻塞三焦通道;精神压力大,情志郁结,肝气不疏进而影响三焦气化;熬夜耗伤阴津,虚火内扰,三焦津液运行失常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使三焦水道、气机、津液代谢紊乱,清气不升、浊气不降,久而久之便会引发全身阻滞,滋生百病。
中医对三焦的论述颇丰,《难经・三十一难》曰: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” 明确三焦主司水谷运化与气机运行。《灵枢・本输》载:“三焦者,中渎之府也,水道出焉,属膀胱,是孤之府也。” 强调其通调水道的功能。《类经・藏象类》亦云:“三焦总领五脏六腑、营卫经络、内外上下左右之气,三焦通,则内外上下皆通,其于周身灌体,和内调外,营左养右,导上宣下,莫大于此。” 可见三焦通畅对全身机能调和至关重要,一旦不通,则如《医学入门》所言:“三焦不通,百病丛生。”
针对三焦不通所致的全身阻滞之证,我采用以下中药方调理:黄芪 30 克,党参 30 克,大黄 15 克,丹参 15 克,砂仁 9 克,半夏 9 克,鸡屎藤 20 克,瓜蒌 15 克,桃仁 15 克,土鳖虫 15 克,水蛭 9 克。
用药方法:将上述药材(除砂仁外)放入砂锅中,加适量清水浸泡 30 分钟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 20 分钟,再放入砂仁,继续煎煮 10 分钟,滤取药液;药渣加适量清水,再煎一次,两次药液混合,分早晚两次温服。注意大黄用量需根据体质调整,若服药后腹泻明显,可适当减量;水蛭、土鳖虫等虫类药腥味较重,煎煮时可加少许生姜去腥。
此方适用于三焦不通引发的多种病症:如血脂高、胆固醇高,伴头晕头重、肢体沉重者;痰湿阻滞中焦,导致腹胀、食欲不振、恶心欲呕者;下焦瘀阻所致的前列腺增生、小便不畅,或妇女盆腔炎、月经不调、痛经者;以及全身多处胀痛、活动后缓解不明显,舌暗有瘀斑、苔厚腻等气滞血瘀、痰湿内盛之证。
从中医原理来看,方中黄芪、党参益气健脾,气足则推动有力,助三焦气机运行,正如 “气行则水行,气行则血行”;大黄苦寒,通腑泄热,荡涤胃肠积滞,使浊气从下焦而出,畅通下焦通道,同时能活血化瘀,针对瘀热互结之证;丹参、桃仁、土鳖虫、水蛭活血化瘀,通经活络,破除三焦瘀阻,丹参兼能凉血,桃仁善化血络之瘀,虫类药则搜剔通络,力专效宏;砂仁、半夏理气化湿,砂仁化湿醒脾,助中焦运化,半夏燥湿化痰,降逆和胃,共调中焦;鸡屎藤健胃消食、祛湿通络,既能助中焦运化水谷,又能通利经络,调和上下;瓜蒌宽胸散结、化痰通腑,上能通利上焦胸膈,下能助下焦通便,使三焦气机上下贯通。诸药合用,益气以助推动,化痰以祛阻滞,活血以通瘀塞,共起畅通三焦、调和气血、祛湿化痰之效,使全身气机、津液、血液运行恢复正常,从而缓解因三焦不通引发的各类不适。
需特别强调的是,中医治病注重辨证论治,“千人千方” 是基本原则。此方虽针对三焦不通的常见证型,但每个人的体质、病情轻重、兼夹症状不同,用药需灵活调整。例如,阴虚体质者慎用大黄、半夏等温热或苦寒之品,气虚明显者可加大黄芪用量,阳虚者需加干姜、附子等温阳之药。因此,切勿自行盲目服用,若有相关症状,应先咨询专业中医师,在辨证指导下用药。了解这些知识仅为增加对三焦功能及中药调理的认知,不鼓励自行用药,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,由专业医师制定个体化方案,才是稳妥之举。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牛配资-炒股配资股票-证券配资炒股开户网站-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